编者按语:罕见的全球金融危机如海啸席卷全球,从政府到民间,从官员到普通百姓,无人不感受到这场全场金融危机的影响。各个国家政府联合救市,各个国家专家出招,但效果仍然有限……人们对世界的前景担忧,自己所在企业、身边企业,甚至有的倒闭、裁员、降薪,还有个别的地方出现员工讨薪,个别企业家跳楼身亡现象时有发生,金融危机影响之大,出乎人们的意料。
这场罕见的全球金融危机是可怕,影响也许十分深远,不过,眼光不同,你所看到的世界就不同,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面,甚至多面。危机的另一面就是转机,就是商机。如果我们理事会的会员、企业家、投资者,都能换一个角度看,换一个思路想,换一个策略用,那么,这场危机就会在带给你损失的同时,也带给你成熟,带给你调整,带给你发展的机会。正是基于这些,加中工贸理事会秘书处,应大温地区广大会员、企业家、投资人士的要求,前不久举行了《危机、转机、商机报告会》。下面是加中工贸理事会主席、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文化委员会副会长Allan Wu先生,在该报告会上的演讲摘要。
一、全球危机的四种典型理论
全球专家、学者提出了多种关于这种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的理论与观点,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四大类:
1、“V”字型理论
金融危机快速到底谷,紧接着就会快速上升,呈现来得快,危害大,回升快两大特色。对这种观点,人们关心的不是来得有多快,危害有多大,而是什么时候是“V”字型的最底部,是现在,还是明年上半年,下半年,还是后年,万后年?
“V”字型金融危机理论,与金融海啸的称谓比较吻合,海啸来得突然,让人们防不胜防,对人们的生命财产的摧毁性打击很大,但去得也快,恢复起来由于有政府和各界的支持、支援和关心,恢复起来也较快。
2、“L”型理论
这场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来得极快,对经济的打击迅速扩大,不断向纵深发展,然后在最底谷,持续较长时间。也就是说,经济萧条的时间较长,至于长到什么时候,现在不得而知。
对于“L”型金融危机理论,人们关心的仍然是现在是否已经见底了,在底部的时间有多长。很显然,“L”型理论对金融风暴的未来复苏极度悲观,甚至根本就看不到什么时候复苏。
3、“U”字型理论
金融风暴来得快,危害也大,到达底谷后,然后是缓慢回升,紧接着是快速回升。同样,“U”字型理论所关注的是,目前是否到了缓慢到底谷的程度,真正的最底谷在什么时候到来,然后就缓慢回升。
“U”字型理论对回升的速度,又有三种观点:一是象“U”字型右边那样,先缓慢回升,然后快速回升;二是先缓慢回升,然后斜线回升,呈现直线型;三是先缓慢回升,然后回升的速度稍微加快,回升的速度也是呈现直线回升,但回升的速度没有那么快。
4、“
”型理论
这种理论与“U”字型理论的区别在于,有多个最底谷,在最底谷以后是适当回升,然后再下降,再回升。至于要经过多少次回升、下降的周期,专家还尚未描述。这种金融危机理论,人们所关心的同样是现在是否到了接近底谷阶段?真正的第一个底谷在哪里?然后又怎么缓慢的上升?然后再怎样缓慢地下降。
面对以上金融危机理论,有较多的人士比较认可第四种,接下是“U”字型理论,对“L”型理论,“V”字型理论认可的相对较少。
这里,我想特别强调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这场金融危机中,全球各国政府采取的行动如此高度一致?二是政府的这种干预效果有多大?对于第一个问题,我们有的会员认为,各个国家都不愿意看到金融危机对实体的破坏,全球经济联系太紧密了,哪个国家也逃脱不掉。所以,无认是西方还是东方,无论是北美洲还是欧洲,还是亚洲,都采取了一致的刺激经济的行动。对于第二个问题,虽然各个政府都会积极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等反周期操作,试图缓解经济衰退所带来的负面冲击,促进经济早日走出底谷,其效果第一是有的,第二是有限的,它的效果只能是缓解经济衰退,但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衰退,甚至还会埋下下一阶段通货膨胀的隐患,贸易保护主义也会时有抬头,各个国家之间经济摩擦将会增加。
各位会员、企业家、投资者、新移民,甚至员工,需要特别关注以下问题:
一、金融危机的最底谷到来没有?什么是金融危机的最底谷?底谷持续的时间有多长?危害有多大?
由于至今金融危机的底谷,还不能说已经见到了,还不能说金融危机未来的影响有多大、有多远。所以,有战略专家提出“剩者为王”的观点。注意,这里的“剩”,是剩余的“剩”,而不是胜利的“胜”。请问,你所在的企业,所在的行业,所在的地区,在这场金融危机之后,能够成为剩余的一部份吗?
二、转机是什么?
我在过去的报告曾多次讲到:“眼光不同,你所看到的世界就不一样。”这场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当然不是好事,但是,如果我们能换一种眼光,换一种思维,那么,这场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仍然暗藏着许多转机。
1、观念上的更新转机
这场金融危机爆发,初看偶然,细想是美国金融监管长期疏失的必然结果。有专家指出,即便没有华尔街的推波助澜,美国乃至全球经济也可能在这个阶段进入衰退期,只是“数量级”会有所不同。
我十分坚信观念决定方向,思路决定出路,胸怀决定规模。面对这场罕见的金融危机,我们首先要从观念上转变。全球,尤其是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的多年高速增长,不仅为经济的持续发展埋下了不少隐患,而且使有的人已经习惯了成功,已经习惯了成长、发展,而忽视甚至根本就想不到,也看不见生存。无论是企业还是机构,生存是发展的前提、基础,没有生存,哪有发展呢?全球金融危机给人们以生存重要性的警示,承担风险能力的警示。纵观全球风云,那些在危机中能生存下来的,不一定是大企业,发展得最快的企业,而是最稳健的企业,企业求稳,员工求稳,甚至政府也在求稳。如果我们都从观念上完成转变,那么这场金融危机带给人们的就不全是危害。
2、思路上的调整转机
关于企业发展战略存在着是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还是多个篮子里的争论。也就是说,企业、政府组织,该不该把精力、资源、人力等集中在一个领域,或者一个细分的行业,做大做强做精。初看这个争论并没有什么不对,有时甚至是非常正确的。一个拳头握紧,当然比把五根指头分开更有力量,但是,当整个行业出现萎缩,或被新科技所取代的时候,你怎么办?我是研究战略的,我非常强调“做正确的事”永远比把“事做正确”重要得多。战略上输一次的损失,有时远远超过策略上输十次。这场全球金融危机带给人们的是转机,从发展和生存上讲,最根本的是让我们的企业家、政府官员,甚至员工,思索一下我们过去的思路是否正确,我们所做的事是否正确,如果你所做的事不正确,那么,你再努力也没有多少用,甚至有负作用。这场金融危机如果带给人们这种思路上的转机,那么,我们还要“感谢”它呢。
3、人格上的成熟转机
磨难,并非全是坏事,有人说磨难是财富,磨难令人成熟。这场金融危机如海啸席卷全球,速度之快,危害之大,确实令人们不可想象。经济不可能永远高速发展,经济周期性变化。马克思,甚至西方经济学家、专家早就说过,但又有多少企业家、投资者,甚至政府官员真正备有对全球经济危机的预案呢?
较长时间的高速发展,表现在人格上已经与经济相不协调。脚踏实地,面对现实,面对危机的人格弱化了,社会的发展,人生的历程,企业的经营决不是直线式地上升,这中间有曲折,有弯路,有坎坷,甚至还有陷阱。中国的大雪灾没有被吓倒,中国汶川的大地震没有被震垮,但这场金融危机却把有的企业家给“消灭”了,有跳楼的,有自杀的,有得忧郁症的。在人生顺境的时候,在经济繁荣的时期,成功时的人格并不一定真实,金融风暴中锤炼出来的人格,训练自己勇于面对困难,牢固树立办法总是比困难多的信念,无论金融风暴如何发展,无论未来的困难有多大,我们都保持乐观向上,相信太阳明天照样会升起来。你如果有了这种人格,那么,金融风暴就不可怕,人生的困难也不可怕。
三、如何抓住商机?
1、审视自己是否拥有抓住商机的能力
我曾讲过,抓住机会有以下三步曲,一是机会只留给有心理准备的人。请问你准备好了应对这场金融危机的方案了吗?为什么这场金融危机令那些单一从事两头在外的外向性企业,那些单一行业,单一产品的企业生存风险最大,这是很值得人们思索的问题。二是机会是留给有眼光的人。你是否已经看到了金融危机中的转机呢?你是否已经嗅到了金融危机的商机呢?三是机会是留给有能力抓住机会的人。全球各国政府、地方政府,都采取了许多救市政策,你所在的企业、组织能否获得这些措施的好处呢?比如,中国刺激经济的40000亿人民币,3000亿人民币税务优惠,各地方政府的保增长措施与你有关吗?
2、紧跟政府刺激经济的措施
总体来说,全球金融危机,各国政府的措施通常都集中在交通、市政建设等基础设施和能源等对经济有着长远影响的领域,还有鼓励出口,鼓励产品升级,鼓励调整产品结构等方面。审视这些领域,你所在的企业能否从中直接获益,能否把政府的措施转化为自己的商机,从中获得发展,这就需要各显神通了。
3、预测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的产业和市场变化
如果你不能抓住眼前政府刺激经济的商机,只要你保存实力,能够生存下来,成为“剩余”的企业,那么也可以面向未来,思索一下哪些产业在今后经济复苏时会发展,哪些市场会更有利可图。那么,从现在起就着手进行转型。目前进行转型,政府的支持措施到位,投资成本低,员工也容易接受,积极大胆地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对于抓住未来的商机十分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