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矿产资源、矿业投资的机遇与风险
【信息来源:《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唐大千,靳茂勤】
  [摘要]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企业开始大规模收购加拿大矿业实体。针对这一现象,本文以多角度分析加拿大矿业投资环境为基础,重点剖析了中国企业在当前金融危机环境下,投资加拿大矿业所面临的机遇与风险,并提出了投资者在并购加拿大矿业企业的过程中应采取的策略。
  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发展与产业转型的重要阶段,高品位矿石资源的不足已成为制约经济运行的障碍,海外矿业投资迫在眉睫。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海外企业纷纷把目光瞄准了价值走低的矿山。中国的投资者如何在这场“矿山争夺战”中取胜,成为我们亟需思考的问题。
  
  加拿大因为矿产资源非常丰富逐渐受到中国投资实体的重视与青睐。那么,加拿大的矿业投资环境如何?我们面临着怎样的机遇与风险?我们应该采取什么策略来规避风险?对于这些问题,本文将详细说明。
  
  一、加拿大矿业投资环境分析
  
  (一)矿业资源禀赋丰裕,勘探项目投入量巨大
  
  加拿大是传统的矿业开采国,有“坐在矿车上的国家”之称,是仅次于美国和加拿大的世界第三大矿产品生产国。加拿大的矿石开采主要用于出口,其出口量占开采量的80%。
  加拿大的矿石产品种类繁多、品位优良,且储量巨大。目前已探明的矿产中,储量居世界第一位的有铀、铅、锌、钽和镉;居世界第二位的有铋、错、铪;居世界第三位的有煤、铝土矿、金、钴、锂和金刚石等。为我国进口商青睐的铁矿石资源的年储量也已达到180亿吨。据统计,2007年我国从加拿大进口铁矿石 1.46亿吨,占我国铁矿石进口总量的38%。
  加拿大拥有许多世界级的矿床,其中比较著名的有:西加拿大州的哈默斯利铁矿带,昆士兰州的蒙特艾萨铅锌矿区,新南威尔士州的莱特宁山脉黑蛋白石矿床等。
  在具备优良的矿业资源禀赋的同时,加拿大政府对矿业勘探也相当重视,对矿石勘探项目的投入巨大且投入额逐年增加。加拿大政府在增加勘探支出的同时,也注重提高勘探技术的科技含量。2007年,政府启动了新一代矿产勘探计划--“玻璃地球”计划。该计划利用三维可视化和地质模拟等技术,使大陆表层1公里以内的地域,像“玻璃一样透明”,从而大大提高了勘探效率与准确性。
  
  (二)交通运输条件便利,港口设施完备
  
  加拿大位于南太平洋要冲,交通便利,远洋运输业发达,是重要的国际运输中心之一。运输成本较低,运输效率极高。墨尔本港是加拿大最大的现代商业港,港口的年吞吐量在6400万吨以上,有4万平方米的堆场,码头上铺设铁路线,油罐车可直达码头。凯恩斯港、悉尼港、弗里曼特尔港亦是其重要商贸港口。赫德兰港是其主要的矿物出口港之一。
  
  (三)低利率、低通涨,经济持续增长
  
  加拿大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与其他西方国家相比,具有低利率、低通胀、经济持续增长的特点。根据经合组织的报告,加拿大2006、2007、2008财年的经济增长率分别为2.8%、4.1%和2.5%。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预计2009-2010财年的经济增长率将放缓为1.7%。不难看出,加拿大的经济颇具活力,其经济增长率超过了经合组织的大多数成员国。
  
  (四)外资政策趋于鼓励性
  
  大体上看,加拿大对外资的政策是鼓励性的。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加拿大政府就开始放宽对外国资本的限制。在当今国际贸易投资自由化的大背景下,加拿大进一步减少外资限制条款,以吸引全球有竞争力的经济实体投资。
  1、放宽准入审批限制。从1999年9月起,加拿大政府将外国对加拿大既存企业投资的政府审批底线,以及外国公司中加拿大资产被另一外国公司收购时须向澳政府通知的底线由原来的500万澳元放宽到5000万澳元。这一政策极大地方便了投资额在5000万澳元以下的中国企业,使投资者避免了繁杂的审批手续,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得投资收益。
  2、放松矿业投资的股权限制。加拿大政府取消了在新矿业开发项目中,加拿大人要拥有一半股权的限制[投资主体为外国政府(包括国企)时不适用],同时外国人接管既存采矿企业,也不必再进行经济利益检测。
  
  (五)与中国具有良好的经济贸易关系
  
  加拿大与中国具有良好的经贸关系。1972年,澳中签署了两国贸易享受“最惠国”待遇的文件。1978年澳政府宣布对中国实行普惠制待遇。近年来,我国与加拿大的贸易额逐年攀升,2007年中澳双边贸易总额已达到438.5亿美元。同时,中澳之间的投资也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加拿大已成为中国“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IDD)的第六大目的地。仅2007年,中国对加拿大非金融类项目直接投资额已逾9.4亿美元。同年,加拿大在华的新增投资项目 487个,实际使用金额3.5亿美元。
  
  (六)法律体系健全。外资可得到充分保障
  
  加拿大虽然没有统一的外资法,但外资活动主要由1975年通过的《外国收购和接管法》、《公司法》等法律监管。加拿大的各州政府、地方政府也分别出台相应法律,保护外资在本州、本地方的合法权益。
  总体而言,加拿大的矿业投资环境良好,但在当今经济背景与海外投资者对加拿大矿业的收购狂潮下,我们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风险。
  
  二、投资加拿大矿业的机遇与风险
  
  投资环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体现出明显的时代性。仅热衷于历史材料的堆砌,而忽视时代本身特点的投资研究是毫无意义的。当今世界,投资形势瞬息万变,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国的投资者又面临着怎样的机遇与风险?
  
  (一)危机中的矿产投资机遇
  
  1、金融危机成为加拿大矿业股指“走绿”的推动器。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国际金融危机是继上世纪初“大萧条”之后,波及面最广、影响最深刻的一次全球性经济衰退。许多国家的支柱产业都受到危机的影响,加拿大也不例外。其矿业产业正面临着生产规模缩小与被迫裁员的窘境,截至2009年4月,加拿大矿业企业裁员已逾1.2万人。与此同时,市场上不断走低的矿石价格更使矿山开发者措手不及。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统计,截至2008年底,国际市场上主要金属如铜、铝、铅、锌等的价格指数分别下跌20%、16%、40%、31%,且无明显反弹迹象。长期的萧条也导致企业内资金流动出现严重困难。在多方面不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加拿大矿业股领跌股市,然而这也为我国投资者“低价收购”提供了机会。
  2、下跌使中国投资者“掏腰包”时更有底气。国际金融危机给中国投资者带来的另一利好消息是澳元下跌。澳元汇率于2008年7月中旬开始大幅下跌。澳元兑人民币汇率由1:6.6636,跌至8月中旬的1:5.9378。2009年,澳元下跌趋势更是不可逆转,根据外汇价牌,4月中旬,澳元兑人民币汇率为1:4.9727。澳元的持续下跌为中国投资者的并购又增添了筹码。
  3、加拿大矿主与中国矿业企业“联姻”的欲望强烈。金融危机带来的投资机遇对于世界各国的投资者都是均等的,但是加拿大矿业企业主观上更愿意与中国企业“联姻”。加拿大铅锌矿大亨Perilya公司面对恶意收购,主动寻求中金岭南,提出收购要约;澳洲第三大铁矿石出口商Forteseue Metals Group也积极地与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就可能的投资机会展开对话。加拿大矿业巨头表现得如此主动,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是看重中国广阔的市场。中国作为矿业资源消费大国,有色金属需求量已占全球的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市场资源广大。中国虽是矿产大国,但贫矿多、富矿少,多数产品的原料供应对外依存度较高。尤其是当今中国工业、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更加需要品位优越的矿业产品。同时,中国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市场逐渐开放,也使得更多海外受困企业把目光投向中国。其次是中国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小。中国主要矿业企业具有相当实力,能够提供目标企业急需的现金。中国的矿业生产以供给“内需” 为主,金融危机对其影响十分有限,许多大型矿业企业并没有受到金融风暴的大规模冲击。同时,中国矿业实体自身经过数十年的探索,已经形成了完善的管理体制、掌握着广阔的矿带,资金力量雄厚,国际信誉优良,涌现出中国铝业、中金岭南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矿业实体。面临大量债务问题的加拿大矿业企业与这样的投资者“联姻”,更有利于帮助企业走出困境,提升信心。
  金融危机下,现金为王,中国在此时恰好有大量的外汇储备。中国投资者可以为目标企业提供足够资金,而不是采取股权交易的形式。目标企业的决策者由于担心用于交易的股票在恶劣的经济环境下极有可能贬值,因此更愿意与能够提供现金交易的中国企业接触。
  4、在中国“走出去”战略的指导下,国家也在为企业排忧解难。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已不可逆转,但在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投资者在做“走出去”的决策时难免有所顾虑。为此中国政府也在为矿业企业“撑腰”。2009年3月初,国务院通过了《十大重点产业的调整和振兴规划》,其中就包括有色金属行业的振兴规划。国家通过收储政策(目前出台的收储规划为:铝100万吨、铜40万吨、锌40万吨),减少国内矿企的积压库存,保证企业现金流的活跃。通过提供专项资金支持创新研究、鼓励优胜劣汰、优化重组,使产业升级,使相关企业在收购竞争中能够把腰板挺得更直。
  
  (二)危机中的矿业投资风险
  
  1、来自对手的竞争风险。机遇是平等的,其他国家或东道国的投资者在机遇来临时也不会畏首畏尾。所以,中国矿业投资者在海外并购的过程中,面临着来自它们的并购竞争。这类竞争使我国企业的海外收购成本增加。比较典型的实例是,中金岭南联合印尼的安塔公司拟收购加拿大先驱公司,遇到了来自印尼的布米公司的竞争。双方你追我赶,多次提高收购价格。收购价由每股2.5元飙升至每股2.85元。中金岭南经过多方面考虑,不得以退出竞争,撤回要约。同样,中国铝业联合美国铝业收购澳矿业巨头力拓的部分股份时,也遇到了来自澳业巨头必和必拓的竞争。在其他收购案例中,投资者间的竞争更是不胜枚举。
  2、来自东道国政府的审批风险。能源矿业产业涉及加拿大核心利益与国家安全,中国企业的大规模收购必然引起加拿大政府的警惕与担忧,促使其出台相应的限制性政策。2009年2月,加拿大政府要求外商投资必须“符合加拿大利益”,要求“投资透明,无政治背景”,这一模糊的政策为投资准入审批提供了极大的裁量自由度。同时,2009年2月17日,澳政府又宣布外国政府及其代理人(包括国企)对澳投资,必须通过加拿大“外商投资审核委员会”(FIRB)的审核,并明确规定外资持股不得超过15%。
  相比之下,此类风险更应该得到我国投资者的重视,因为它是一切主要风险的根源。为了不给它国留下“政府过分介入”的话柄,东道国政府可以将这种风险转化为单纯的竞争风险。通过支持本国有实力的企业参与竞争,来达到制约外国投资者的目的,然而在这类有东道国政府幕后支持的投资竞争中,我国企业是很难取胜的。
   3、来自于目标企业的现存债务风险。有些加拿大的矿业企业在金融危机下,有大量债务无力偿还。中国投资者如果选择股权收购,就要承担相应的债务问题,这就要求收购企业本身有雄厚的实力。一些中小型企业在收购股权后,由于本身经验不足,管理不到位,缺乏流动资金,难以经营。所以,在股权收购时,一定要充分了解目标企业的债务情况,评估其风险是否是企业自身能够承担的。
  
  三、中国企业投资加拿大矿业的策略
  
  中国矿业企业的海外投资机遇与风险并存。如何利用机遇、规避风险,是投资者亟需思考的问题。成功的投资往往是以成功的策略为基础,通过分析中国矿业企业在加拿大投资并购的几大特色案例,我们不难归纳出以下四条投资策略。
  
  (一)投资目标与股权策略
  
  矿业产业是加拿大能源产业的核心,关系其国家利益与国家安全。加拿大政府对这一领域的投资审批始终采取相当审慎的态度。所以,中国的投资者在收购此类产业实体时,就要讲究策略。
  中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申请收购加拿大中小规模矿业实体,更容易获得加拿大政府的批准。而且在收购大型矿业实体时。不要总以“持大股”为目的,因为这样很容易引起东道国政府的恐慌并出台严厉的限制政策。所以,大项目的投资者可以瞄准目标企业在非东道国市场上市的股份以缓解东道国政府的忧虑。中国铝业联合美国铝业收购力拓公司时,就有意避开力拓在澳洲的上市股份,而选择收购其在英国上市的股份,但即使是这样,加拿大政府仍然做出了“延长三个月审查期”的决定(最终力拓选择放弃与中铝的结盟计划--编者)。
  相比之下,中国五矿集团的遭遇则更为明显。该集团斥资17亿美元全资收购世界第二大锌矿开采商--加拿大OZMineral的申请被加拿大财政部门以“部分开发矿区(Prominent Hill)涉及军事禁区,不利于国家安全”为理由拒绝。为确保收购,中国五矿被迫放弃全资方式,以12.06亿美元收购OZ Mineral的部分资产,并放弃对军事禁区矿山的控制权。这项修改计划最终获得了澳政府批准,但其规定此项收购是纯粹的资产收购,五矿集团并不能持有 OZMineral的股权。
  
  (二)投资交流与沟通策略
  
  由于外国的投资审批者对中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不够了解,因此存在一些偏见。其中最为主要的偏见是“中国政府控制投资行为”。在大型投资项目中,东道国的审批者总想知道“中国政府在幕后的作用”。然而一旦在这方面得出不利结论,对中国投资者将是致命的打击。所以在投资项目的审批过程中,我们要积极、主动地与东道国政府取得沟通,消除其潜在疑虑。同时,我们也要通过沟通策略,充分考察目标企业,保证信息对称性,避免盲目投资。
  投资者也可以向东道国政府做出一些承诺,譬如,保证收购后不大幅降低产品价格,使本国采购商获得过多利润;制定开采产品在东道国的销售比例;对企业的控制权保守索取等。中国铝业在收购力拓时就向加拿大投资审批机构保证“不谋求进入董事会,不会对力拓的经营施加影响”,以减少东道国政府的疑虑。
  同时,中国投资者也要和目标企业搞好关系,使目标企业出面,游说其本国政府,这样比我们一味单方面的宣传更有实效。
  
  (三)投资合作与共赢策略
  
  投资需要大量资金,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如果能够找到一家实力雄厚的公司与我方共同收购,将是比较理想的选择。事实上,目前中国的几大海外收购项目,投资主体基本上都在寻找强大的合作伙伴。中国铝业在收购力拓公司时,选择美国铝业作为合作伙伴。美国铝业历史悠久,且是公认的“全球最大铝业公司”,在世界多个国家设立跨国机构,有丰富的投资经验。与这样的合作者共同收购,对于融资效率、风险的化解与分担都是有利的。
  
  (四)投资竞争与退让策略
  
  中国企业在与其他投资者竞争时,要充分分析自身情况,了解对手信息,及时、准确地做出决策调整。对于大手笔的收购,既要努力争取,也要量力而行,避免一时的决策失误使公司债台高筑、得不偿失。具体来讲,根据情势不同,可以采取两种竞争策略
  一是主动出击,据理力争,维护企业在投资过程中的地位与利益。我们的竞争对手,特别是东道国的竞争对手更容易对我国企业的收购提出质疑,以达到拖延时间、从中渔利的目的。在中金岭南收购加拿大Per-ilya公司时,就受到了澳洲竞争者CBH公司的质疑。CBH公司的律师顾问团向加拿大政府相关部门反映,称中金岭南在收购过程中透露的信息影响了其公司收购计划,属于不公平竞争,要求政府相关部门实施审查,同时要求PEM公司推迟召开股东大会。面对对手的指责,中金岭南及时做出反申诉,通过与澳政府投资审查部门的多次商谈,使对方明确了我们的收购是规范的、不受政府或大股东控制的,对手的指责站不住脚,由此解除了加拿大政府的疑虑,也迫使CBH公司退出竞争。
  二是避其锋芒,放眼未来,暂时的退让有时是明智的表现。在与对手的竞争过程中,如果竞争对手过于强大,或者对手对该项投资过分执着。我们就要冷静分析竞争的结果,避免造成两败俱伤的情况。中金岭南集团在收购加拿大先驱公司时,遇到了来自印尼的布米公司的竞价收购。经过多次提高定价,收购价格越过中金岭南的“红线”。此时,中金岭南理智地放弃竞争,宣布收购失败。然而几个月之后,受金融危机影响,国际矿产品价格大幅下跌,中金岭南抓住机会,收购了加拿大Pefilya公司,以较低的成本,获得了澳铅锌业巨头50.1%的股份,成为中国首家绝对控股发达国家资源企业的公司。
  两相对比,收购先驱公司48%的股份需要20多亿人民币,收购Pefilya公司 50.1%的股份需要2亿人民币。中金岭南虽然在形式上退出了竞争,可在实际投资收益上以绝对优势击败了布米公司,成为此次竞争的真正赢家。倘若中金岭南不顾股东利益,缺乏理智地强行收购,恐怕现在已经处于入不敷出、极为危险的境地。
  以上提及的四点投资策略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总之,当代中国的投资者只有在认清当前形势,理清投资思路,优化投资策略的前提下,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矿业投资竞争中取得优势,并树立中国企业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崭新形象。

(《国际经济合作》,唐大千,靳茂勤。责编:希 川)